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实践 >> 调查研究
>>正文

加强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21- 01- 22 浏览量: 字号:[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农广校要强化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服务和支持,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办学体制基础上,将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全国农广校工作体系,使其成为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农业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工作落脚点。

    一、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立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指出,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早就更多乡土人才。农民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学培训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调动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能够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

    二、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厅部署和安排,依据《浙江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建设情况

    我市自2016年起按照省厅部署要求,开始实施农民田间学校推荐评选工作。截至2018年,共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0个,并由省农广校统一命名、挂牌管理,其中定海区5个、普陀区2个,岱山县3个,主要涉及现代农业生产种植和休闲观光等产业。

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情况统计表

县区

单 位 名 称

所属产业

编号

批次

定海区

舟山市定海久科果蔬专业合作社

蔬菜

浙064001

第一批

定海区

舟山市传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水果

浙064002

第一批

普陀区

舟山市普陀仁德兰花专业合作社

花卉

浙065001

第一批

岱山县

岱山县石马岙蔬菜果瓜专业合作社

蔬菜

浙066001

第一批

定海区

舟山市定海农名百百家庭农场

果蔬

浙064003

第二批

定海区

舟山市新城喜果家庭农场

果蔬

浙064004

第二批

岱山县

岱山县兴丰沙洋花生专业合作社

粮油

浙066002

第二批

定海区

舟山市定海区新青农果蔬专业合作社

水稻、

果蔬

浙064005

第三批

普陀区

普陀人家生态园

休闲农业

浙065002

第三批

岱山县

岱山县蟹钳岙田园农农乐专业合作社

果蔬

浙066003

第三批

   (二)培训开展情况

    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以来,依托自身条件和资源,积极承接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等培训工作,2018年,全市各田间学校共培训各类人员2517人,其中本地人员1379人,占比55%;2019年前3季度,共培训1997人,其中本地人员1277人,占比64%,为我市创新农民教育培育方式,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市农民田间学校近年来培训情况统计表

单 位 名 称

2018

2019年(1-3季度)

培训数

(人次)

其中本县数(人次)

培训数(人次)

其中本县数(人次)

岱山县石马岙蔬菜果瓜专业合作社

210

210

240

231

岱山县兴丰沙洋花生专业合作社

80

80

60

60

岱山县蟹钳岙田园农农乐专业合作社

68

68

67

67

舟山市定海久科果蔬专业合作社

183

95

122

59

舟山市传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96

350

582

263

舟山市定海农名百百家庭农场

93

52

68

32

舟山市新城喜果家庭农场

462

216

387

238

舟山市定海区新青农果蔬专业合作社

166

73

130

82

舟山市普陀仁德兰花专业合作社

135

82

104

78

普陀人家生态园

324

153

237

167

   (三)取得的成效

    1.创新了培训模式。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农民教育培训以课堂授课和理论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渔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上的一个创新。

    2.提升了培训效果。农民田间学校以田间为课堂和教学场所,鼓励农民在培训中动手、动脑、动嘴,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教育模式,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3.提高了致富能力。通过现场参观和实践教学,让学员能近距离了解和感受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更新了知识观念、增强了致富信心、学习了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增收致富。

    三、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内其它先进市县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数量相对偏少,产业涉及比较单一。由于我市规模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总体数量较少,候选对象相对不足,农民田间学校数量总体偏少。产业主要以农业生产种植为主,结构比较单一。我市海洋和水产业比较发达,从业人员多,培训需求量大,但还没有建立涉及相关产业的田间学校。

    (二)设施不够齐全,培训力量相对薄弱。目前,政府无相应的资金补助,部分田间学校不愿过多投入,培训场地、设施设备等不够齐全,不具备大规模或长期培训承办条件。田间学校开展培训主要由负责人为主实施,实践经验突出,但理论知识不足。

    (三)制度不够规范,作用发挥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培训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业务熟练的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组织还不够规范。全市农民田间学校每年培训总量约2500人次左右,平均仅250人次,且各个学校培训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培训内容主要以短期实践教学为主,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四、加强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任务带动。树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离不开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育培训任务主要在农民田间学校落实的意识。农广校承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年度实施任务,要按照培养类型和课程要求,落实培训任务安排,编制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培训学习计划,组织专家和辅导员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农民的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把教育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农民评价意见作为农民田间学校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加大工作帮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广机构以及其它社会力量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为广大农民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生产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活动。鼓励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主要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施,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贴近产业、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的优势作用。全市各级农广校积极组织和动员师资库的师资力量,积极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各类培训推广服务工作,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中的影响力。

    (三)建立工作联动。探索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考核内容,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内容、教学规范和教学标准建设,提升农民田间学校教学能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吸收总结兄弟市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组织观摩与交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

  •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