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实践 >> 调查研究
>>正文

“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3- 08- 18 浏览量: 字号:[ ]

叶维寅 陈巧梅 高雯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一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因地施策、质量兴农、深入融合等原则,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规划导引,推进“产业兴旺”。我市坚持“产业兴旺、规划先行”的工作导向,制定了《舟山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渔农业渔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舟山市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升级版战略规划》《舟山群岛新区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融合发展、美丽发展以及规划布局提出了工作意见、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区美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海岛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渔农家乐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生态化,加快海岛农业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二)因地制宜,驱动“产业兴旺”。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我市按照因地制宜、一岛一策的产业布局原则,对舟山本岛及岱山本岛、嵊泗本岛以及若干个具有乡镇级建制且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型离岛进行产业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农业空间布局。舟山本岛空间功能定位为“南生活北生产”,南部以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果蔬产业以及农旅融合发展的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北部农业用地相对成片,主要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牧和茶叶为主。二是禀赋资源,打造特色。舟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培育了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区域优质农产品,如定海晚稻杨梅、金塘李子、普陀佛茶、登步黄金瓜、朱家尖西瓜、岱西葡萄、沙洋花生等,也形成了一批著名农产品注册商标,如“喜来岛”草莓、“舟泉”葡萄、“双岗岭”林地鸡等。同时,为有效提高海岛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我市重点培育“定海山”和“普陀禅农”两个区域公共品牌,小沙街道、展茅街道等市级重点农业乡镇创建“浓郁小沙”“鸡毛信”等乡镇区域公共品牌。

(三)质量兴农,促进“产业兴旺”。一是推进绿色农业建设。以《舟山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今年计划减少不合理化肥20吨,减少化学农药4吨,推行统防统治面积3.2万亩,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我市已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0.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87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7家,产品2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9个。“三品一标”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2%以上。我市定海、岱山、嵊泗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三是加大在地农产品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田间档案记录、上市前检测制度,加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和监测覆盖率,确保农产品安全。

(四)夯实基础,带动“产业兴旺”。一是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市级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我市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积极提升种粮属性,开展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稳固1.33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面积,开展智慧化信息管理。二是加大投入,提升农业基地综合能力。统筹整合高标农、水利等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基地和区域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特别加强沟渠、围堰、强排系统、冷藏等设施设备建设,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保证农产品市场供给。三是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技术团队优势,开展优良新品种、新型农业设备、新型栽培模式展示引进、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平台,采取“以师带徒”“田间课堂”等接地气的方式,强化农业主体的技术培训。

(五)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一是不断夯实农旅融合基础。坚持以建设新区美丽农业为目标,以稳定民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景观农业为方向,深化农业“两区”建设,重点实施“12386”工程。建设1条以本岛北向疏港公路为中心的北部农业景观示范带;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2个平台;建设民生、特色、景观3类农业基地;创建马岙、展茅等8个省市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绿色食品基地6000亩等。二是不断拓展农旅融合载体。坚持以建设新区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依据“六美转型”“三宜三园”建设标准,重点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打造普陀东极岛、白沙岛,岱山秀山岛,嵊泗花鸟岛、黄龙岛等5个国际化美丽小岛;建设定海新建村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条美丽乡村主题风景线,30个美丽小岛;创建27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A 级景区村庄)、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 1000 家“岛居舟山”“东海人家”渔农家精品民宿;培育10000 户美丽庭院。三是不断提升农旅融合主力。坚持以打造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重点支持培育渔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关键发展能力、激发内生活力。加快推进定海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定海和普陀乡村振兴先导区、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县建设,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六)改革创新,促动“产业兴旺”。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在全面完成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岱山县衢山镇皇坟村开展国家级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包模式。有序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权放活方式,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土地集中连片长期流转,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大力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全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制订《舟山市渔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管理办法》,规范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开展全市闲置农房情况摸底调查,优化完善全市闲置农房信息发布平台,指导各地结合地方特色,打造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6个。筹办全市闲置农房盘活推进会。在普陀展茅开展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试点,统筹联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城乡融合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等改革。

二、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仍需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经营较为粗放。近年来,虽然我市开展了蔬菜基地提升改造和精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来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条件。但面对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修缮。

2、农业三产融合有待深化。我市农业以传统一产为主,二产加工业十分薄弱,农产品(不包括渔产品)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农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好,但是融合形式较为简单,农业附加效益不高,产业链式发展动力不足。

3、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近年来我市青年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热情日益升温,但总的来说,当前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职业渔农民队伍还是有待培育和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弱化老化现象。

、下步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要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目标定位,紧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绘好精致高效新型的乡村产业画卷,助推乡村振兴。

(一)着力发展海岛特色精致农业。坚持因地制宜,走小而精、小而优之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海岛现代农业。集中力量打造好农业五大平台和8个省市重点农业乡镇,建设晚稻杨梅、普陀佛茶等9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三产融合、农旅融合,提升民生农业、特色农业、景观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化肥农药“双实名、双定额”全覆盖。

(二)打好重要农产品增产保供攻坚战。全面抓好粮食、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增产保供工作,高质量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安全和生猪保供目标任务。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岱山万头牧场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质安全的精品蔬菜示范基地。实施耕地抛荒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一米菜园”创建

(三)积极培育提升乡村美丽业态。全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大力发展休闲渔农业、渔农家乐民宿、渔农村电商、运动康养等新业态,积极创建省级休闲乡村和“东海人家”渔农家精品民宿。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更多资本向乡村集聚

(四)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变革。加快数字技术在生产管理、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抓好普陀田园综合体“智慧田园”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的村级集体“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全市“智慧村社”平台。

五)坚持人才引进和培育。贯彻实施《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四支队伍”为重点,创新改革“四大机制”,全面优化“七项政策”,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