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寅、陈巧梅、夏卓盛、余玲静
2023年11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出部署,要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2023年2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舟调研时强调,舟山要加快建设现代设施蔬菜。2月26日,市委书记何中伟带队赴山东寿光进行学习考察,提出舟山要保障海岛本地蔬菜供应,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发展。针对如何推动我市海岛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我们制定了专项调研方案,赴定海双桥、岑港、马岙,普陀桃花、展茅等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当前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短板,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赴省内嘉兴、台州、宁波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发展设施蔬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海岛农业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我市发展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
设施蔬菜是指在设施内种植的蔬菜,包括温室、大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相比于露天种植,设施蔬菜具有更好的环境控制能力,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保护的日渐重视,设施蔬菜的高效节能技术逐步被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000万亩,保持农产品稳定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舟山由于土地、气候、水资源等各项条件的制约,我市保障海岛蔬菜供应,发展设施蔬菜尤为重要。一是舟山土地资源稀缺,急需提高亩均产值。全市耕地面积21.9万亩,其中永农基本农田14.5万亩,种植蔬菜面积在3.5万亩左右,且土地较为分散,集中连片性、规模性较差,发展设施蔬菜能较好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蔬菜品质,延长种植时间。二是舟山水资源匮乏,急需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舟山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淡水资源非常珍贵,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开展水肥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三是舟山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急需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舟山气象灾害种类多,特别是台风、梅雨期连续暴雨、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抗风性强、防旱排涝能力强的设施农业尤为重要。四是舟山地处海岛,需保证一定的本地蔬菜自给率。舟山作为海岛城市,舟山本岛、岱山本岛与大陆通过大桥连结,其他岛屿基本要靠轮船运输,蔬菜调运成本高、时间长,损耗大,叶菜类相对缺乏且价格较高;如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性事件,还存在蔬菜无法正常运输的风险。因此,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地蔬菜特别是叶菜类蔬菜的自给率,保障海岛蔬菜稳定供给意义重大。
二、我市海岛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全力保障蔬菜民生产业。截至2022年底,我市规模蔬菜主体(露天蔬菜20亩、设施蔬菜10亩及以上)96家,面积1.6万亩,年蔬菜播种面积10.5万亩、产量12万吨以上。全市设施农业8135亩,其中种植蔬菜3500亩,连栋大棚和智能温室780亩。但相比省内外蔬菜产业发展,我市蔬菜产业还处于低端、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短板:一是规模化程度低。我市土地面积小且较为分散,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程度低,种植品种类别较少。全市96家规模主体,100亩以上的只有28家,200亩以上11家。二是设施化水平差。全市设施农业基本以简易大棚和标准大棚为主,连栋大棚和温室大棚仅占十分之一。而且大棚以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水果为主,蔬菜种植仅占三分之一。三是组织化程度低。我市蔬菜生产主体基本以单打独斗为主,主体合作意识较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联结紧密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产销机制弱。目前我市蔬菜生产主体销售形式不一,有批发市场销售、菜市场摊位售卖、企业食堂订单和朋友圈配送等,这些主体大多比较年轻、有经营头脑,但我市蔬菜生产主体多数年纪大、产品单一,种植户年龄超60岁占比高,没有固定的销售机制,生产旺季就会出现滞销现象。
三、推进海岛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对标省内兄弟地市设施蔬菜产业建设,深入分析我市海岛蔬菜现状和短板,立足舟山海岛特色,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推全程,围绕构建“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产业链体系,加快海岛蔬菜设施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规划,实施基地设施化建设。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摸清我市1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现状、我市现有蔬菜基地布局,挖掘可建设施蔬菜区域潜力,特别是合理规划抛荒地整治地块,对于连片50亩以上的土地,鼓励当地村集体进行土地集中流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工商资本、种植大户发展设施蔬菜。合理规划布局建设设施蔬菜基地,通过“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新建一批”,提高我市蔬菜基地设施化水平,提高蔬菜亩均产出率。到2025年全市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500亩以上,打造一个引领性、示范性现代化设施蔬菜基地海岛样板。加强技术研究,借助专家团队力量,确保海岛设施农业抗风性能,突破设施蔬菜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应用,提升水肥一体化、环境调控等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室内运输、多功能作业等设施装备与现代化温室集成配套。
(二)科技助力,推进蔬菜品质优化提升。加强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和提升工作,开展优质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实施蔬菜良种育苗服务。借力高校和省级专家团队等外脑,加强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积极开展瓜菜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进行新品种展示、栽培技术交流学习等活动。市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服务”活动,实施农技人员“1对1”服务,通过科技下乡、田头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行动。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定具有海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模式图,大力推行“支持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编制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培育一个品牌”的示范模式,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
(三)加大培育,提升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主体等投资、参与我市设施蔬菜建设和生产,充实设施农业主体力量。培育和壮大本土农业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牵头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和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支持同业或关联度高的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办等方式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开展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培育设施种植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站(中心)等社会化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大棚建造、机具租赁、种苗供应、作业托管和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设施种植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提升生产全过程机械、设备共享服务能力。
(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调控作用,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支持,统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做好抛荒地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集中招商引资,推进设施大棚建设、改造。引导推广“大棚贷”信贷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对权属清晰的温室大棚设施装备开展抵押贷款,解决大棚种植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市外资本、融资平台等投资设施农业,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探索设立现代设施农业投资基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扩大投入。探索建设与运营相匹配,将设施蔬菜建设项目纳入农业双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融合项目,实现整体设计开发、投融资和建设。
(五)强基筑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结合舟山海岛特色,构建以大田蔬菜为基础,高效、节水、现代化蔬菜基地为引领,渔农村房前屋“一米菜园”为补充的蔬菜生产保供布局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进“舟叁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积极开展果蔬培育工程,探索品牌准入准出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等。培育和壮大蔬菜精深加工、预制菜等产业发展,推动“基地+电商”、“基地+食堂”、“基地+加工企业”等“基地+”式的订单农业,拓展连锁经营、直采直供等优质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价值。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强村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组织等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